2014/02/07 茄萣1-4道路開闢 衝擊濕地生態

茄萣濕地是全台第三大黑面琵鷺族群棲息地,但因市府預定在當地闢路, 高雄野鳥學會憂心黑面琵鷺翩然起舞與群聚棲息的美景恐將不再。圖/高雄野鳥學會提供

【聯合報╱記者趙彥、徐如宜/高雄報導】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
http://udn.com/NEWS/DOMESTIC/DOM6/8468918.shtml

 

影響黑面琵鷺棲地的「茄萣區1-4號道路開闢工程」,昨天進行環境影響專案審查會。地方人士力主開闢,地球公民基金會、茄萣生態文化協會、高雄市野鳥學會等環保團體則力阻。

審查委員最後作成決議,逕送環評大會討論,也被環團批評沒擔當。環保局昨天召開茄萣區1-4號道路開闢工程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會,工務局新工處提出簡報,當地居民希望盡速開闢這條947公尺長的道路。

「這個決定真的很荒謬!」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保育部主任楊俊朗表示,茄萣人口這十年下降,現有道路使用狀況並無問題,希望不要為了政治承諾而破壞生態。茄萣生態文化協會認為,1-4號道路會再一次切割茄萣濕地,讓總鳥數下降,也干擾黑面琵鷺棲。

 

今年全球黑面琵鷺普查,全台23個點調查數量變化不大,唯獨高雄市從15隻激增為157隻變化最大,其中145隻分布於茄萣濕地,顯見茄萣濕地已經成為黑面琵鷺新的度冬點。

由於市府預定在茄萣開闢行經茄萣濕地的1-4道路,高雄野鳥學會憂心地說,開發與破壞濕地都會影響黑面琵鷺的族群和生態結構,況且據調查,台17濱海公路的交通服務狀況良好,加上近年人口成長萎縮,用路需求大不如前,花費一億多元開闢道路,換來1.5分鐘的快感,而與黑面琵鷺可能消失的損失相較,值得深思。

鳥會指出,茄萣的未來發展應是走向慢活的漁村體驗和生態觀光,讓遊客停留的時間延長、而不是快速通過,呼籲市府延續濕地廊道政策,繼續保護茄萣及延伸至永安的兩塊濕地,讓台灣保育黑面琵鷺的成果從台南市穩定地擴展到高雄市,成為南台灣的驕傲。
審查會中,環團與地方人士角力,但委員中的生態專家未出席,專案小組無法確認開路對茄萣濕地黑面琵鷺影響有多大,且替代方案優缺點仍無法量化,最後決定逕送環評大會討論。

楊俊朗對這個結論感到意外,認方為專案小組說對環境影響說明書有疑慮,卻又將責任丟給環評大會!環保團體持續關注此案發展。